炎熱天氣更要顧心臟!中高齡夏日護心守則

每年夏天,醫院急診室最怕看到的,就是一波波因高溫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患者。尤其是中高齡長輩,在炎熱天氣下,心臟的負擔會比平常更大,若忽略身體警訊,輕則中暑、暈厥,重則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。

為什麼天氣熱,心臟負擔反而更重?
高溫會使血管擴張,導致血壓下降。此時,心臟必須更用力地收縮,來維持足夠的血流供應,加重了心臟的工作量。若此時又流汗過多、電解質失衡或脫水,更可能引發心律不整、血壓波動等狀況,對本就有慢性病(如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)的長輩而言,無疑是雙重打擊。


日常這些行為可能讓心臟「吃不消」
案例一:清晨運動習慣,時間錯了反變危險
王伯伯退休後習慣每天早上7點外出快走1小時。但夏季高溫來得早,早上7點陽光已強烈,空氣悶熱。他某天突然在公園暈倒,送醫後才發現因脫水導致低血壓,誘發心律不整。
建議改在清晨6點或傍晚黃昏活動,並注意補水,每15~20分鐘喝幾口水,不渴也要喝

案例二:為省電不開冷氣,中暑差點休克
陳奶奶獨居,為省電關緊門窗不開冷氣。連日高溫下,身體不適卻以為是感冒,直到意識模糊才被鄰居發現送醫,診斷為熱衰竭合併低血壓。
說明:高齡者體溫調節功能退化,悶熱環境容易導致體溫過高、電解質流失。
建議:保持室內通風或開啟冷氣除濕,電費不是最貴,健康才重要
 

夏日護心三守則,中高齡必記!
1.適量補水,不渴也要喝
中高齡者口渴反應較不敏銳,不等口乾舌燥才喝水。建議每天攝取1500~2000毫升水分,並留意尿液顏色:淡黃為佳,過深可能是脫水警訊

2.避免正中午出門,早晚活動更安全
上午10點到下午3點是日照最強、熱傷害最高的時段,避免此時外出。若需出門,請做好防曬、戴帽子、穿淺色衣物,並盡量待在陰涼處。

3.飲食清爽少鹽,心臟不負擔
天熱常吃冰品、鹹食易導致血壓波動、水腫。建議以清淡、高鉀食物為主,如冬瓜湯、苦瓜、香蕉等,有助穩定血壓與心跳節律。

專家提醒:慢性病用藥不能停,定期監測血壓與心跳
許多長輩到了夏天以為自己流汗多、血壓變低就自行減藥,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。即使天熱,也應在醫師指示下按時服藥,定期監測血壓與心跳,遇到異常應立即就醫。夏天不是減藥的季節,而是「更要穩定控制」的時候。

 

預防突發「心」危機,夏天更要留心每個細節
夏天的炎熱不只是讓人中暑流汗,對中高齡族群來說,它還可能悄悄引爆突發性的心血管危機,如心肌梗塞、中風或心律不整。這些狀況常在我們以為「只是有點累」、「天氣太悶」時突然發生,後果卻可能致命。

因此,補水、降溫、穩定用藥與規律生活,都是夏日護心的重要關鍵。把心顧好,不只保命,更是守住健康的第一步。

👉延伸閱讀👉想遠離血管卡卡危機?讓專家告訴你真正的「血栓剋星」